从2009年的0.52亿,27家品牌参与,到2019年的14秒破10亿,总成交额达2684亿,超20万家品牌参与,再到今天的3723亿。
如今,双十一早已成为消费市场每年最盛大的狂欢。并且,这种狂欢一直在向各行业渗透。
除了最初的消费品牌,今年,房地产商和汽车品牌也参与到了这场盛会当中。有超过80万套房源和20万辆新车参与双十一降价促销。
不过,今年的双十一与往年相比,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。今年双十一的特殊之处在于,它是后疫情时代的首个双十一。
2020年初的疫情,给今年各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不确定性,但也同时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。
最典型的例子是,疫情促进了短视频市场,带火了直播带货。李佳琦、薇娅、辛巴等人在网红经济的运作下迅速崛起……甚至罗永浩也投身其中,并且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。
尽管年初的疫情让以往很多重线下的实体经济遭受冲击,很多人因此被迫失业。但直播带货的火热,和屡攀新高的成交额,证明了国内消费市场依然潜力十足。
消费者们并不是真的没钱了,而是消费需求被不同程度的压抑。
疫情除了催生着新的商业模式,同时也加速着中国整个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。
以往那些单纯依靠线下业务的企业被自然淘汰,而求新求变的企业则在这场危机之中迅速转型,依靠数字化的思想与工具,化危为机。
2020年已开始逐步接近尾声。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,疫情无疑是企业数字化的催化剂。
正如在9月25日云徙数字创新年会上,云徙科技创始人兼CEO包志刚所言,各行各业如今已经到了「全速重构,全面转型」的关键时间节点。
在他看来,疫情之后,很多企业都有一种焦虑,这种焦虑源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。
过去,很多企业对于数字经济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。而疫情之后,数字化,尤其是在营销层面的数字化,已经成了几乎所有企业都必须优先考虑的战略。
因为在营销层面的数字化建设投入,是最容易看到效果,也是企业开源节流最重要的部分。
云徙科技创始人兼CEO包志刚
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并非是云徙科技这样的数字化服务商的一家之言。
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趋势来看,2020年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,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2018年底,国家就开始强调进行5G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7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。
而今年初,国家又宣布了全国31个省份投资投资总额超过40万亿元的新基建项目建设计划。
而这些新基建,无一不是为了加速未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而建设的。
同时,今年6月13日,权威部门印发《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要加强国有重点企业相关管理理念与方法,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,将部分国企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。
这些国企方方面面的管理能力提升,也同样需要依靠数字化转型的力量,依靠数字化手段与工具来真正实现。
图片
前文提到,今年的双十一,是疫情之后的首个双十一。从今年一场场直播带货的成交额来看,今年的双十一,消费者无疑会借此时机更加疯狂的「报复性消费」。
而3723亿的数据,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当然,支撑海量成交的,是数字化技术对各行业的渗透,是技术对海量订单的支撑,是中台让企业实现业务的快速上线。
在去年双十一当天,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就对外透露,阿里巴巴已完成了核心系统100%运行在阿里云公有云平台。2684亿的成交额和背后的海量订单,完全都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支撑的。
记得当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天猫的运营小二只有几十人,要处理如此庞大的海量订单,依靠人工根本不可能,必须依靠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。
而张建锋也曾表示,「经过了过去十次双十一,阿里云已经足够成熟,今年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喝茶聊天了。」
除了天猫平台之外,品牌商自己其实也要通过数字技术,来加持自身的增长突破与业务创新。
比如今年初上市的零食类龙头企业良品铺子,在去年双十一时,全渠道销售额达到5.6亿元,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40%。
云徙为良品铺子打造的中台系统,在双十一期间得到了充分印证。
基于会员中台,良品铺子双十一期间实现了最快1小时内完成百万级营销策略,全天候响应、全场景覆盖,触达率高达99.7%,最快时限将优惠信息推送到会员手中,助力品牌在关键期强势覆盖广大用户。
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,良品铺子还可以从海量会员数据中获取洞察,对复购意愿强的老顾客实施精准触达,为预热期大曝光广声量告知、强化期深化记忆持续沟通,爆发期全面抢流促转化提供了精细化、全天候的数字化保障。
助力品牌制胜双十一的背后,是云徙基于中台架构的智能营销逻辑。
除了像良品铺子这种典型的零售品牌,今年的双十一还加入了汽车品牌和房地产企业。
而汽车和房地产这两个在过去我们认为典型的传统行业,其实也开始在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。
例如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,爱驰汽车现在已经打造了自己数字化4.0工厂。
据爱驰汽车销售副总经理林木介绍,爱驰汽车在整车制造方面,已经可以实现全面数字化,并且做到媲美德国的顶尖工艺。
林木透露,爱驰的数字化技术,让他们可以做到冲压车间和焊装车间的合并,并且仅需要十几个工人,其他全部由近1000个机械手臂完成,所有环节都通过数字化进行。
地产也是需要通过数字化进行转型。
在国内整个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之后,房地产企业需要从开发商向运营商来进行角色转变。
我们看到很多市面上的地产公司都在构建自己的集团业务,背后的逻辑就是为了更好对业主进行运营。
而精准营销和精细化运营,无不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加持。
像全域获客能力。
比如一些地产企业的获客渠道主要来自小程序。他们在小程序的基础上希望构建新的链接渠道(如天猫好房、抖音等),通过渠道收集客户,并同时尽可能多的触达销售渠道,以落地的形式承载流量。这背后的基础就是数字化技术。
不过,支撑海量成交背后的这些数字技术,企业对于技术路线、IT架构的选择也各有不同。因为流量过高而系统崩溃的事件屡见不鲜。
例如国内某知名企业在一次亚太地区联动的线下大会上,香港、台湾地区的交易系统都因为流量过高而宕机。
但由中台支撑的中国大陆地区的系统,无论成交额怎么暴涨,都正常运转。当天中国大陆地区成交额超过3亿元。
技术路线的选择,在暴增的流量与成交量面前至关重要。到底如何进行数字化,是摆在所有CIO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面对这波报复性消费需求,各家企业CIO不知是否已做好应对这场「狂欢式大考」的准备,交出漂亮的答卷?